近日,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快速审结一起口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当场拿到民事调解书。从立案到审结仅10天时间,充分发挥了速裁审判庭"速立、速送、速调、速审、速结"的民事审判"快车道"优势。 2月16日,原告张某看到被告李某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口罩广告后,通过微信与李某达成购买口罩协议,并于当日向李某支付6240元货款用于订购1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4日后,张某再次向李某支付28760元货款用于购买口罩,但李某收款后却未按约定期限交付货物。 随后张某得知,李某也是通过朋友购买口罩,但朋友被口罩供货方欺骗,导致李某亦无法向张某如期交付口罩。加之资金紧缺仅能向张某退还3000元货款,剩余款项无力退还。无奈之下,张某于3月10日通过网上立案,要求李某退还剩余货款。 金凤法院立案后,经繁简分流分案机制,分配至速裁审判庭办理。承办法官审查材料后,立即安排法官助理排期开庭,并要求尽快联系原被告了解案件情况。然而被告李某拒不接听法院电话,随后法院寄出的开庭传票也未能有效送达。送达工作遭遇阻碍时,原告称自己可以提供李某家人的联系方式。电话接通后,李某家属情绪激动,再三声称李某是受害者,该起案件与李某无关,李某无需到庭参加诉讼。 为了查明事实,法官助理耐心地向李某家属分析涉案纠纷的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李某不到庭参加诉讼的法律后果,最终李某家属表示其会陪同李某准时到庭。开庭当天,经过法官助理多次沟通与协调,李某最终同意由原告张某提出的分期退还货款32000元的调解方案。 法官提醒,疫情防控期间,消费者应尽量从正规渠道购买防疫用品和药品,不要向陌生人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等方式进行交易,以免上当受骗。(记者 王辉 沙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