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古迹四十九:固原城隍庙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2-24
宁夏古迹四十九:固原城隍庙 城原指夯土高墙,隍指无水城壕,无水曰隍,有水曰池。这两样与古人的生息密切关联,两国交战,城破则家亡。古人祈求保护的心愿,经过漫长历史演变
宁夏古迹四十九:固原城隍庙

“城”原指夯土高墙,“隍”指无水城壕,无水曰隍,有水曰池。这两样与古人的生息密切关联,两国交战,城破则家亡。古人祈求保护的心愿,经过漫长历史演变为一种神祗,有别于官府的世俗民间信仰。据说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道教首将“城隍爷”纳入自己的神系,各地历代兴建起城隍庙,每年春秋季进行城隍出巡祭祀活动,融入庙会经济,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城隍文化。据考,中国最早的城隍庙为安徽芜湖城隍庙,修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39年),镇守芜湖的大将徐盛成为“第一城隍爷”。

固原城隍庙,位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政府街,据记载建造于明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距今已有五百六十九年历史,如今的城隍庙已陷于破落。据说原城隍庙建筑占地十亩,主殿分三层排列,宽阔明亮,屋顶使用彩色琉璃瓦。主殿两侧为厢房,用于人员生活起居。2005年列入宁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录。

当地老人流传有“进了固原城,先看‘铁抱铜’”之说。固原城隍庙门前原有一对巨大铁铸狮,牝狮左前爪踩绣球,臂弯处有一“小铜狮”,是谓“铁抱铜”,传说抚摸可免除灾祸病痛。据记载这对狮铸造于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小铜狮”幸免于难,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如今城隍庙门口的铁狮为现代复原品。王玺先生编著的《固原城隍庙》对固原城隍庙的历史渊源、传说故事、碑记文字、砖雕艺术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研究。

2017年5月19日,笔者路过固原市区,听说城隍庙濒临拆迁,便赶往查看。城隍庙建筑只存有三间正殿和两侧厢房,主殿建筑有破损,墙壁的雕刻基本毁坏,电线凌乱,成为危房,修缮已迫在眉睫;周边的老旧房屋已拆迁完毕,瓦砾成堆。拍完两卷胶片后,有事不得不离开。至今不知如何?

 

宁夏古迹四十九:固原城隍庙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