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阳县城兴彭大街最东端的一隅,翻建的几孔窑洞及农家小院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是彭阳人的梦里故乡。 这里是茹河穿城而过时,彭阳人昔日生活的印记。 多年前,这里还是紧邻雷河滩的一片城乡接合部,生猪养殖、机砖生产,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景象让彭阳人记忆犹新。彭阳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借助项目支撑,从2015年起对茹河县城段包括雷河滩进行持续改造,植绿补绿,同步建设儿童休闲公园、全民健身场所,让市民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让利于民、让地于民、让绿于民,这是彭阳生态县城建设与外市县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职工张秉玺说。 近年来,彭阳县依托栖凤山、悦龙山、卧虎山及茹河、小河形成的“三山相望、两水环绕”的自然禀赋,把“生态、旅游、休闲”作为城市总体定位,统筹山水田林路城,保护“绿线”、修复“水线”、畅通“风线”,架构“山水相连、一核多点、五区一轴、绿廊贯穿”的城市发展空间。持续完善城市休闲、健身、人文、商业、就业、民生“六圈”功能,不断夯实民生福祉。 改造与建设并举、绿化与美化结合、增绿与造景统一,彭阳县围绕栖凤山、悦龙山、卧虎山,茹河两岸沿线、城市路网沿线,小区大院、单位庭院,城区闲置地块、城乡接合部的“三山两线两院一地一部”,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精细化推进城区绿化,城市生态系统初步构成。围绕茹河沿线坚持防洪治污与造景相统一、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突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精心打造茹河生态园风景区,建成沿河体育公园2个、景观节点5个,绿化长廊59公里,形成了山、河、林、水映衬环绕的独特水利景观。 在居民王三功的记忆中,原来的茹河是一道砂石河湾,没有风景可言,“彭阳县生态县城建设真的成功了,活动场地多了,早起的人们可以在此散步、跳舞、打太极拳。”王三功几乎每天都会沿着河道走一走,切身感受县城的变化。 来彭阳,我“氧”你,已经成了居民的口头禅。如今的彭阳县城,山水与城市相依相融、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真正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县城。 “我工作三年了,彭阳生态变化一年一个样。”环卫工人韩梅自豪地说,“县城垃圾少了,居民素质高了,街道卫生与以前相比打扫起来更轻松。”虽然每天8个小时的清洁工作很辛苦,但韩梅言语间充满了对彭阳的赞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彭阳人三十七年如一日,将“生态立县”作为建县方针之首,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拆旧补绿、拆违辟绿、沿河布绿、依山造绿、道路植绿、见缝插绿,通过让利于民、让地于民、让绿于民,把生态县城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截至2019年年底,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从建县初的3%、11%、9%提高到30.6%、43.84%、39.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5平方米,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城市”等称号。(记者樊永凤/文李飞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