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调蓄工程和何家沟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现场。 编者按 8月24日至26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第五次推进会。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分别带队到5个地级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进行观摩。在固原,观摩团先后前往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实地了解黄河水调蓄工程和何家沟流域生态治理项目、水发浩海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宁夏金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加工生产项目、彭阳县“互联网+城乡饮水”、六盘山生态保护青龙山流域造林绿化项目等情况,感受固原干部群众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实干推进先行区建设的精气神。为深入贯彻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第五次推进会精神,总结和推广我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本报推出“回眸观摩看亮点”系列报道,展示固原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蹚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奋斗精神,激励全市上下接续奋斗,以实干展现新作为、靠实干交出新答卷,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固原贡献。 巨大的“一”字形坝体将两山连为一体,筑造成一座高64米、顶长495米,总库容997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引入的黄河水清冽可鉴、碧波荡漾。 作为固原历史上投资最大的重大水利项目和民生工程,黄河水调蓄工程水库选择在原州区黄铎堡镇的何家沟水库旧址新建,历时两年,终于解决了多年来自治区配置给我市黄河水资源用量不足的难题。 在此之前,固海扬水扩灌工程建成全线通水,仅有原州区北部干旱带引入黄河水,但因原州区地处固海扬水扩灌工程末端,受基础设施限制,每年的用水量远远低于自治区配置给我市的用水量,无法保障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所需,数万亩农田仍“望水欲穿”,如何引黄破解农田灌溉难题,成为多年来市委和政府研究探讨的议题。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固原市作为先行区建设主战场之一,按照自治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紧紧围绕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布设了以种养为一体的肉牛产业、以冷凉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但产业供水受工程供水短板影响,基础不稳定。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迫切需要,改善生态环境,我市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生产、生态用水需要,统筹谋划实施何家沟黄河水调蓄工程,着手破解固原水资源短缺瓶颈。 2019年5月30日,黄河水调蓄工程开工建设。计划与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连通,成为固原市应急备用水源,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让更多群众用水不忧,安居乐业。 实施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务实行动,是破解固原水资源短缺瓶颈,促进清水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保证自治区分配我市的4800万立方米黄河水得到充分利用,保障20万亩冷凉蔬菜、1.47万亩高效设施农业、4万亩大田作物的稳定生产,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另外,借助何家沟水库的高位优势,在固海扩灌工程灌溉空闲期蓄水,向清水河西山河畔产业带供水,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使原州区清水河产业带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7万亩。同时,可通过何家沟水库向西吉供水,置换西吉新营井灌区水源,解决葫芦河断流问题,保障葫芦河川道区2.5万亩高效农业用水需求,为西吉县城乡供水提供应急保障。 固原市在黄河水调蓄工程设计之初,最大化节约建设成本,规划建设现代化水网,确保科学高效利用每一滴黄河水。项目建设中,在引用BIM技术的同时,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通过流域内植树造林和水库蓄水,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产能、净化环境的效益。并针对填筑坝体8个土料场的干容重、含水率、粘粒含量差异,项目组邀请河海大学、西北水科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专家进行现场分析指导,通过对每个土料场取样,进行分析和碾压试验,寻找最佳回填参数,确保工程质量。 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目前黄河水调蓄工程已全面完成,库区蓄水量已达100万方,绿化等后续工作将于10月底全部完成,到2022年上半年,库区蓄水量将达300万方。(记者 王旭东 马涛 文/图) |